发展新质生产力,推动港口高质量发展,标准化管理是基础、是底色。集团公司高度重视标准化管理,在各个领域、各个岗位大力推树标准化管理典型,以点带面、相互借鉴、交流提升、融合发展,为山东港口“三大建设”奠定坚实基础。 
标准化管理不仅是港口发展的重要保障,更是提升竞争力的关键路径。针对外包车队“不好管、管不好”的特点,青岛港QQCT以“业务外包,管理不外包,责任不外包”的思路,不断强化基层安全管理。
“为了进一步强化安全管理,我们参照交通违章扣分模式,制定积分量化考核方案,把出车数和安全违章作为重点项目,规定缺勤扣1 分、一般违章扣2分等具体标准。” QQCT操作部外包车队管理员王刚说道。通过积分量化考核,QQCT优先安排评比靠前的车队出车,这样不仅提高了优胜车队车辆的利用率,还能有效提升外包车队之间的竞争意识和主观能动性。10个月以来,拖车违章下降5%,利用率也同步增长8%。

“作为海上生产‘第一环’,‘标准化’在船舶现场的应用,可以体现在色彩方面。”近日,在日照港轮驳公司现场管理标准化研讨会上,海务室主任赵凯说道。
针对海上气象条件复杂多变、作业场所狭窄等问题,轮驳公司创新优化拖轮现场色彩管理。以色彩管理标准化为抓手,在拖轮安全通道、管路阀门等位置建立相应色彩标识,实现蓝、黄、橙、红颜色有区分、尺度有把握,将拖轮现场打造成靓丽风景线。
围绕现场本质化安全提升,轮驳公司推出“红旗船舶争创”考核标准化实施办法,抓严抓实设备管理。同时,设备管理人员全力提升现场标准化意识,做到“管好、用好、养好”“三好”“会使用、会保养、会检查、会排除故障”“四会”,保障设备以良好状态投入生产,确保港口安全形势稳定。

“钩销落槽正常,车辆制动缓解正常……”烟台港铁路连结员在检车过程中始终保持“定点站位、手指口呼、视频录像”三位一体。正是这每一个环节、动作,成千上百次的标准化实践操作,叠加形成一个完美严谨的检车作业标准化流程,成为故障排查 “零”隐患的有效“法宝”。除了作业标准化管理外,铁路公司还建立了机车从监造、验收、安装调试等前期管理,到设备的操作、保养、定检等运维管理的全流程设备标准化管理体系,使得设备完好率常年保持在99%以上。标准化管理如同一股无形的力量,贯穿于每一个作业细节中。
“您好,请出示身份证。”在烟台港客运站,工作人员面带微笑,验票、检票动作标准严谨,专业迅速地完成集咨询、购票、安检于一体的一站式登乘服务,让旅客享受“安心、顺畅、愉悦”的出行体验。而这份“丝滑”源于不断完善的标准化管理,客运公司从服务礼仪、沟通技巧、文明用语等方面入手,通过定期组织标准化鉴定活动,在职工队伍中强化标准化管理理念,营造人人明确标准、人人落实标准的良好氛围。